(相关资料图)
“老人与海”是文学史的经典意象之一。不过在中国,还有另一个版本:一位白发老教授,带着一群“治水人”来到一个叫作洱海的湖泊边……
8月19日,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纪实文学作品《海菜花开——洱海边的重托与守望》在上海书展举行分享会。该书讲述了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,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坚守一线十几载,与当地各族人民密切配合,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清澈的故事。
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王伟,本书作者、上海作家协会理事、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朱大建,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洋等出席了分享会。他们从“老人与海”这一创作意象出发,分享了他们如何看待《海菜花开》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。
王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肯定。他认为这本书是一次“新闻与文学的联姻”的成果。经过多年新闻工作的积淀,作者为文学界贡献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工作者形象。王伟评价道:“从文学角度看,这是一本朴实的作品,讲述了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的湖泊问题的典型科学家故事。”
为了采写这本书,朱大建往返沪滇两地,采访孔海南团队时长达近百个小时。分享会上他深情地讲述了孔海南教授的故事。孔教授赴日艰苦求学,毅然回国推动祖国湖泊治理工作,这种精神让人动容,也激发他进行采写和创作。他认为这本书以“大题材”和“小故事”建构内容,可以让人“一口气读到底”。
张洋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海菜花这一沉水植物:它对生长水质的要求极高,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。海菜花的重现,是对孔海南团队保护洱海实践的有力见证,也是对“两山论”的生动注解。与海明威《老人与海》中的“孤勇者”角色不同,中国版的“老人与海”是一个关于守护和传承的故事。
活动现场 出版方供图
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,生态文学创作对此能够予以记录和激励。2023年6月,生态环境部和中国作协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从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、书写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、讲好生态环境保护感人故事、赞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四个方面的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方向。本书是对该指导意见的生动诠释,希望通过讲述“治水人”的故事,突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,坚定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心。(夏舒)
标签: